据武宏宇介绍,标准制定通常包含立项,相关标准委员会定期开会进行提案与讨论协商,征求意见、审批发布等过程,一般需要三年时间。 韩正甫表示,《诱骗态BB84量子密钥分配产品技术规范》2012年立项,参与编纂此项技术规范的人员几乎包含了相关领域的所有国内专家,经反复探讨与修订,历时8年最终完成。 这项标准制定如此漫长,一方面是由于这项标准的全新性。“我们是国际上的第一个标准,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国外标准,更没有国际标准可参考,甚至可参考的文档都极少,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成文后需反复地逐字逐句地研究推敲,反复推敲直至定稿。” 另一方面是由于量子密码研究的专家都从事基础研究,未曾接触标准及标准制定工作,而了解标准制定的专家对量子不太熟悉。“初始阶段,专家组要达到相互理解都非常困难,需要反复的磨合,为一个名词都可能争论很久;社会上对量子密码期待的人很多,同样对量子密码技术质疑的人也很多,某种程度上,又使得我们不得不慎重又慎重地对待这项标准中的每个问题。” 韩正甫表示。 “《产品检测规范》的诞生相对要顺利得多,从立项到发布就3年多时间。这是因为项目组相对‘有经验了’,我们的重心可以集中在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上。当然,如何针对不同的实现方案,用最简单的方法测出一些宏观不易发现的技术漏洞,以保证量子密钥分配技术的安全应用,还是颇受折磨的。”韩正甫表示。 一直以来,国密局等部门高度重视密码技术自主安全可控,对量子保密通信产品和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2014年,国密局主管的密码行业标准化委员会吸收安徽量通(国盾量子前身)为密码基础、应用、测评3个工作组的首批会员单位,鼓励开展量子密码标准化研究。2018年,国密局委派人员参加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项目领导小组和卫星量子密钥网络项目领导小组。 在2019年通过的《密码法》关于“鼓励商用密码技术的研究开发、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相关精神指导下,国密局多举措推进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将量子通信核心设备纳入检测范围。 今年上半年,国盾量子、问天量子参与编制的《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技术要求》(2018年通信行业重点项目)及《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测试方法》(2018年通信行业一般项目),获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准发布,成为首批量子通信行业标准。 本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在国家工信部、国密局等国家相关部门指导组织下,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标准化体系正有序建设。 目前,国密局正在组织进行《量子随机数发生器测评规范》、《量子密钥分发设备密钥输出接口规范》等行业标准研制工作。随着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量子保密通信的前置测评审批等工作将进一步有标准可循,并推动相关技术和产品在有资质要求的高端市场大规模应用。 参加标准编写的国盾量子技术专家赵梅生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此次两项量子密码标准的颁布是国家支持下的密码行业的创新,也说明了经典信息安全对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产品的认可;同时,这是目前基于中国包括京沪干线在内的实践,参与甚至引领国际上的量子通信标准制定。 放眼全球,我国量子通信技术、量子密码技术的标准化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位置。 “据我所知,我们的这两项技术标准是国际上第一个颁布的国家级行业标准。”韩正甫表示,“量子密码技术的国际标准,早在2006年左右美国就有团队着手研究,欧洲从2010年左右开始成立这方面的组织,但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真正的标准发布。就我们的工作而言,后面的路还长,我们希望能从行业标准,走向国家标准,再走向国际标准。”
国家密码管理局近日正式发布16项密码行业标准,其中包括《诱骗态BB84量子密钥分配产品技术规范》《诱骗态BB84量子密钥分配产品检测规范》。这是继今年上半年国家工信部出台相关通信行业标准后,量子技术在密码行业标准上实现零的突破。 相关标准将于2022年5月1日开始实施,制定单位包括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问天量子”)、科大国盾量子(175.180, -1.78, -1.01%)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盾量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称“中科大”)、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等量子及经典信息安全单位。 “量子通信中最核心、最复杂也是争议最大的内容就是‘量子密钥分配’技术。因此,这两项技术规范的发布,是量子信息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应用的标志。”领导标准制定的问天量子董事长、中科大教授、中国密码学会量子密码专业委员会主任韩正甫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意味着量子密码技术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量子密码设备制造将有标准可依,使用者也有可靠的安全标准可循。可以预见,量子技术的推广和规模化应用将随着这两项标准的颁布迅速展开,我国的信息安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韩正甫表示,“另外,作为信息安全行业,技术标准与其他行业标准又有些不同,没有标准的安全技术是无法让人信服的,无人敢用。因此,可以说这两项标准的颁布预示着量子密码技术应用的大门打开了。” “有了产品规范和检测规范,产品就能依据标准进行资质测评与认证。这就满足了一些行业用户的基本要求,对整个产业有较大带动作用。” 参加标准制定、国盾量子知识产权专利标准的专家武宏宇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
据武宏宇介绍,标准制定通常包含立项,相关标准委员会定期开会进行提案与讨论协商,征求意见、审批发布等过程,一般需要三年时间。 韩正甫表示,《诱骗态BB84量子密钥分配产品技术规范》2012年立项,参与编纂此项技术规范的人员几乎包含了相关领域的所有国内专家,经反复探讨与修订,历时8年最终完成。 这项标准制定如此漫长,一方面是由于这项标准的全新性。“我们是国际上的第一个标准,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国外标准,更没有国际标准可参考,甚至可参考的文档都极少,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成文后需反复地逐字逐句地研究推敲,反复推敲直至定稿。” 另一方面是由于量子密码研究的专家都从事基础研究,未曾接触标准及标准制定工作,而了解标准制定的专家对量子不太熟悉。“初始阶段,专家组要达到相互理解都非常困难,需要反复的磨合,为一个名词都可能争论很久;社会上对量子密码期待的人很多,同样对量子密码技术质疑的人也很多,某种程度上,又使得我们不得不慎重又慎重地对待这项标准中的每个问题。” 韩正甫表示。 “《产品检测规范》的诞生相对要顺利得多,从立项到发布就3年多时间。这是因为项目组相对‘有经验了’,我们的重心可以集中在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上。当然,如何针对不同的实现方案,用最简单的方法测出一些宏观不易发现的技术漏洞,以保证量子密钥分配技术的安全应用,还是颇受折磨的。”韩正甫表示。 一直以来,国密局等部门高度重视密码技术自主安全可控,对量子保密通信产品和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2014年,国密局主管的密码行业标准化委员会吸收安徽量通(国盾量子前身)为密码基础、应用、测评3个工作组的首批会员单位,鼓励开展量子密码标准化研究。2018年,国密局委派人员参加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项目领导小组和卫星量子密钥网络项目领导小组。 在2019年通过的《密码法》关于“鼓励商用密码技术的研究开发、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相关精神指导下,国密局多举措推进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将量子通信核心设备纳入检测范围。 今年上半年,国盾量子、问天量子参与编制的《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技术要求》(2018年通信行业重点项目)及《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测试方法》(2018年通信行业一般项目),获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准发布,成为首批量子通信行业标准。 本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在国家工信部、国密局等国家相关部门指导组织下,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标准化体系正有序建设。 目前,国密局正在组织进行《量子随机数发生器测评规范》、《量子密钥分发设备密钥输出接口规范》等行业标准研制工作。随着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量子保密通信的前置测评审批等工作将进一步有标准可循,并推动相关技术和产品在有资质要求的高端市场大规模应用。 参加标准编写的国盾量子技术专家赵梅生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此次两项量子密码标准的颁布是国家支持下的密码行业的创新,也说明了经典信息安全对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产品的认可;同时,这是目前基于中国包括京沪干线在内的实践,参与甚至引领国际上的量子通信标准制定。 放眼全球,我国量子通信技术、量子密码技术的标准化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位置。 “据我所知,我们的这两项技术标准是国际上第一个颁布的国家级行业标准。”韩正甫表示,“量子密码技术的国际标准,早在2006年左右美国就有团队着手研究,欧洲从2010年左右开始成立这方面的组织,但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真正的标准发布。就我们的工作而言,后面的路还长,我们希望能从行业标准,走向国家标准,再走向国际标准。”
据武宏宇介绍,标准制定通常包含立项,相关标准委员会定期开会进行提案与讨论协商,征求意见、审批发布等过程,一般需要三年时间。 韩正甫表示,《诱骗态BB84量子密钥分配产品技术规范》2012年立项,参与编纂此项技术规范的人员几乎包含了相关领域的所有国内专家,经反复探讨与修订,历时8年最终完成。 这项标准制定如此漫长,一方面是由于这项标准的全新性。“我们是国际上的第一个标准,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国外标准,更没有国际标准可参考,甚至可参考的文档都极少,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成文后需反复地逐字逐句地研究推敲,反复推敲直至定稿。” 另一方面是由于量子密码研究的专家都从事基础研究,未曾接触标准及标准制定工作,而了解标准制定的专家对量子不太熟悉。“初始阶段,专家组要达到相互理解都非常困难,需要反复的磨合,为一个名词都可能争论很久;社会上对量子密码期待的人很多,同样对量子密码技术质疑的人也很多,某种程度上,又使得我们不得不慎重又慎重地对待这项标准中的每个问题。” 韩正甫表示。 “《产品检测规范》的诞生相对要顺利得多,从立项到发布就3年多时间。这是因为项目组相对‘有经验了’,我们的重心可以集中在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上。当然,如何针对不同的实现方案,用最简单的方法测出一些宏观不易发现的技术漏洞,以保证量子密钥分配技术的安全应用,还是颇受折磨的。”韩正甫表示。 一直以来,国密局等部门高度重视密码技术自主安全可控,对量子保密通信产品和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2014年,国密局主管的密码行业标准化委员会吸收安徽量通(国盾量子前身)为密码基础、应用、测评3个工作组的首批会员单位,鼓励开展量子密码标准化研究。2018年,国密局委派人员参加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项目领导小组和卫星量子密钥网络项目领导小组。 在2019年通过的《密码法》关于“鼓励商用密码技术的研究开发、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相关精神指导下,国密局多举措推进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将量子通信核心设备纳入检测范围。 今年上半年,国盾量子、问天量子参与编制的《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技术要求》(2018年通信行业重点项目)及《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测试方法》(2018年通信行业一般项目),获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准发布,成为首批量子通信行业标准。 本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在国家工信部、国密局等国家相关部门指导组织下,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标准化体系正有序建设。 目前,国密局正在组织进行《量子随机数发生器测评规范》、《量子密钥分发设备密钥输出接口规范》等行业标准研制工作。随着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量子保密通信的前置测评审批等工作将进一步有标准可循,并推动相关技术和产品在有资质要求的高端市场大规模应用。 参加标准编写的国盾量子技术专家赵梅生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此次两项量子密码标准的颁布是国家支持下的密码行业的创新,也说明了经典信息安全对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产品的认可;同时,这是目前基于中国包括京沪干线在内的实践,参与甚至引领国际上的量子通信标准制定。 放眼全球,我国量子通信技术、量子密码技术的标准化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位置。 “据我所知,我们的这两项技术标准是国际上第一个颁布的国家级行业标准。”韩正甫表示,“量子密码技术的国际标准,早在2006年左右美国就有团队着手研究,欧洲从2010年左右开始成立这方面的组织,但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真正的标准发布。就我们的工作而言,后面的路还长,我们希望能从行业标准,走向国家标准,再走向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