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人社部对外宣布,1月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启动全国统筹。为什么要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实施后,对退休人员养老金有何影响?
实施全国统筹有利于解决基金结构性矛盾
据介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收入由单位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利息收入、委托投资收益、财政补贴和其他收入等构成。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约4.4万亿元,基金支出约4.1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初步统计显示,目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4.8万亿元,可支付月数在14个月以上,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保障。”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说。
那么,为什么还要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截至2020年底,我国各省份都实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等存在差异,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省份基金结余比较多,但是一些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重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比较大。
“在此背景下,需要尽快实现全国统筹,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基金。”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说,全国统筹制度实施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当期余缺进行调剂,从制度上解决了基金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困难地区的养老金发放更有保障。
与此同时,经过前期的工作努力,当前,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具备较好的基础。
——中央调剂制度已经建立。作为实现全国统筹的第一步,我国于2018年启动实施了基金中央调剂制度。2018至2021年,中央调剂制度实施4年间,共跨省调剂资金6000多亿元,其中2021年跨省调剂的规模达到2100多亿元,有力支持了困难省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各省养老保险政策已逐步统一。目前,除个别省份外,其他省份的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已统一为16%,为实施全国统筹奠定基础。
——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建成。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已于2019年正式上线,为参保人员提供社保查询、参保登记、转移接续、申领失业金等服务,办理社保业务更加方便快捷。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文件,测算资金调拨规模,合理调剂地区间基金余缺,加强对地方实施工作的跟踪指导,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举措,用心用情把好事办好。”余蔚平说。
实施全国统筹后仍要压实地方政府支出责任
全国统筹制度实施后,有人担心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将会减小;也有人有疑问,地方政府是否不用再为养老保险负责?
亓涛明确表示,全国统筹制度实施以后,将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不会减小。
自1998年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2021年安排补助资金超过6000亿元。“未来,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将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亓涛说。
同时,还将继续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进一步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基金。截至目前,中央层面共划转93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总额1.68万亿元充实社保基金。
“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将更加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都将进一步压实。”亓涛说。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基金“蓄水池”,基金投资运营和监管稳步开展。
日前,人社部出台了《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将自2022年3月18日起施行。《办法》为健全社保基金监督体系、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保基金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制遵循。同时,社保基金委托投资进展顺利,截至2021年底,基金委托资金权益达1.46万亿元。
实施全国统筹并不意味着到手的养老金一样多
或许很多人会问,全国统筹是否意味着大家的到手养老金一样多?
并非如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董克用介绍,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基本养老金高低与缴费年限、缴费水平等相关,遵循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因此到手养老金是因人而异的。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未来,个人养老金来源将有3个渠道:基本养老保险,也称为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即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个人养老金,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